前不久,家鄉(xiāng)的一位中學同學從微信上傳來一張二維碼圖片,請我關注他單位的官方微信公眾號,說是領導要求每人必須限時拉滿200個名額,否則不僅要扣獎金,還要通報批評。我掃碼后發(fā)現,這是某市公安的服務號,關注后可以在網上辦理交管服務、出入境服務、戶政服務等多項服務,對當地市民來說確是方便之舉,但對我這個外地人來說,卻無任何實用價值。因本地人基本都已關注,同學還拜托我多拉一點外地人關注。我不太相信,一問別人,基本都早已關注此號,有的是親戚朋友為完成指標直接讓加的,有的是幼兒園要求家長簽字確認關注的,有的是派出所民警直接上家里敲門讓關注的……后來聽說,同學最終是請外地的老師發(fā)動學生關注,才完成了任務。 建立微信公眾服務號的本意是便民服務,如今卻搞攤派、成了職工的負擔,大家不情不愿湊任務,這種“需”“求”錯位、讓“好事”變成“煩事”的案例,折射出決策者政績觀的偏差。 追求什么樣的政績,是衡量一名領導干部能否正確對待群眾、正確對待組織、正確對待自己的試金石。近年來,由于政績觀的扭曲,導致一些干部從政行為不當,具體“癥狀”有諸多表現:重“顯績”輕“潛績”,一些干部專門喜歡干那些易被算作“政績”的“顯性工程”,對關心百姓疾苦、群眾困難等“潛績”則無動于衷;重短期效果輕長遠利益,有的干部急于在任內快速出政績,熱衷“短、平、快”,對涉及長遠利益的基礎工作則漠不關心;重局部輕全局,為了本地區(qū)本部門局部利益不惜損害其他地區(qū)和部門的利益,飲鴆止渴、竭澤而漁;重形式輕內容,擺花架子,為求政績不擇手段……文章開頭提到的便是個反面典型,那些并非主動自愿加關注的“粉絲”,顯然沒興趣主動打開該服務號推送的內容,至多就是“僵尸粉”而已,除了讓單位領導臉上有光的數字,毫無實際意義。 錯誤的政績觀雖然表現形式不同,但其帶來的后果卻大體相同:形式主義滋生蔓延,損害黨群、干群關系,損害黨和政府的形象,敗壞黨風、社會風氣。究其原因,不外乎兩個方面:內因是領導干部自身疏于學習、黨的宗旨意識不強,世界觀、地位觀和權力觀不端正,追名逐利思想嚴重;外因是對政績的考核體系不完善、激勵機制不健全,客觀上給了這些錯誤政績觀滋生的土壤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:“必須樹立正確政績觀,堅持從鞏固黨的執(zhí)政地位的大局看問題,把抓好黨建作為最大的政績。如果我們黨弱了、散了、垮了,其他政績又有什么意義呢?”樹立正確的政績觀,還是要先抓理想信念教育,使干部樹立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,做到心中有黨、心中有民、心中有責、心中有戒,校正人生的追求。同時,科學可操作的干部政績考核評價體系也得不斷完善,特別是用好干部選任這根指揮棒,使那些勤政為民、政績突出的干部得到褒獎,使那些好大喜功、弄虛作假的干部受到懲戒。 眼下,“兩學一做”學習教育正在各地深入開展,衷心希望黨員、干部以此為契機,戴上“望遠鏡”看民需,把好“顯微鏡”找問題,真正把精力用到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上,用正確的政績觀激勵、引導干部干實事,讓服務不再變味,讓群眾的獲得感不斷豐盈。 |
|Archiver|手機版|小黑屋|臨汾金融網
( 晉ICP備15007433號 )
Powered by Discuz! X3.2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